核心提示:即便有愛兵美名的腓特烈大王也說,如果他的戰士能夠思考的話,那將“不會有一個人留在軍隊里”。將這些“社會渣子”訓練成合格戰士的辦法就是鞭打、懲罰和操練。

(圖文無關)
本文摘自:中國社會科學網,作者:徐進,原題為《19世紀歐洲強國的軍隊模式改革與公民軍隊的建立》
相對于其他社會組織來說,軍隊具有很高的封閉性和獨特的組織文化,但這不等于它能獨立于社會而存在。軍隊的模式必須與國家的政治理念和政治體制相吻合。一旦后者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前者必將隨之發生變革。1789年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戰爭之后,歐洲的政治理念和政治體制發生劇變,自由、平等、民主、民族等政治理念“固化”在新生的政治制度當中。與此同時,絕對主義政治理念逐漸喪失了合法性,體現這些理念的政治制度日趨沒落。與政治潮流轉向相適應的是,歐洲強國的軍隊模式也相繼發生革命性變化,即由雇傭軍(mercenary)轉變成為公民軍隊(citizen army),從而奠定了20世紀世界軍隊模式的基本框架。www.48tk.cn
一、絕對君主制與雇傭軍
雇傭軍(condottieri)一詞來源于意大利語,原義為“簽約者”,即當兵者需與雇傭兵首領簽一紙契約,內容包括:擔任兵種、服役時間以及酬勞多少等。雇傭兵由一些雇傭軍首領從歐洲各地招募而來。①
雇傭軍是16-18世紀歐洲主流的軍隊類型,采取這一制度是與歐洲近代早期國家的政治體制——絕對君主制(Abolute Monarchy)相適應的。在中世紀,歐洲不存在主權國家(sovereign state),即一個有著明確的領土邊界、中央政府和主權的國家,F代歐洲國家[注: 歐洲國家 歐洲國家 政治上的東西歐是按冷戰時,受美國控制的是西歐,受蘇聯控制的是東歐。南歐是按多瑙河和阿爾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脈劃分。],如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等,在當時只是一個地理概念。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者佩里·安德森指出,“構成中世紀歐洲的成分從來不是涇渭分明的、具有同一性的政治單位——即國際性國家體系,其政治版圖必然是相互重疊、犬牙交錯的,不同的司法訴訟程序在地理上相互纏繞、分層,充斥著種種不同的誓忠、不對稱的主權、不規則的飛地。”[1](p.22)絕對君主制是作為各類中世紀政治單位的替代品而出現的,是近代歐洲的第一種國家形態。
所謂絕對君主制,按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定義,是指舊封建貴族與新城市資產階級之間力量平衡的產物。②按佩里·安德森的描述,“絕對君主制國家(又稱絕對主義國家)是一個建立在貴族至高無上社會地位上、受到土地財產規律制約的國家。貴族可以把權力交給君主,可以容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