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站首頁 | 中國歷史 | 世界歷史 | 歷史名人 | 教案試題 | 歷史故事 | 考古發現 | 歷史圖片 | 文化 | 社會
 
唐朝藩鎮格局是怎樣的?

時間:2011-9-25 專題:唐朝藩鎮割據

唐代藩鎮割據[注: 藩鎮割據出現于唐代安史之亂后,該時期出現了中央集權削弱、藩鎮強大、互相爭戰的局面。當時節度使獨攬一方軍政財權,職位由子弟或部將承襲,不受中央政令管轄。]的形勢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
從唐代宗李豫[注: 唐朝第九代皇帝。唐肅宗長子。初名俶﹐后改名豫。唐玄宗諸孫百余人﹐李俶最長﹐頗為玄宗鐘愛﹐立為嫡皇孫。年十五時﹐封廣平王。]初年到唐德宗李適[注: 唐朝第十代皇帝。唐代宗李豫長子。寶應元年(762)代宗即位。時方討安史叛軍﹐以適為天下兵馬元帥﹐封魯王﹐不久改封雍王。安史之亂平定后﹐適以元帥功拜尚書令﹐與郭子儀等八人圖形凌煙閣。]末年(762~805)﹐是割據形成發展時期。代宗廣德元年(763)﹐安史之亂[注: 安史之亂是中國歷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安指安祿山(也指安慶緒),史指史思明(也指史朝義),安史之亂是指他們起兵反對唐王朝的一次叛亂。]以史朝義自縊﹐其黨羽紛紛投降唐朝而告結束。但朝廷無力徹底消滅這些勢力﹐便以賞功為名﹐授以節度使稱號﹐由其分統原安史所占之地。計有李懷仙為盧龍(又名幽州或范陽﹐今北京)節度使﹐統治今河北東北部﹔李寶臣為成德(又名鎮冀或恒冀﹐今河北正定)節度使﹐統治今河北中部﹔田承嗣為魏博(今河北大名北)節度使﹐統治今河北南部﹑山東北部﹔薛嵩為相衛(今河南安陽)節度使﹐統治今河北西南部及山西﹑河南各一部﹐共四鎮。其后相衛為田承嗣所并﹐則成為三鎮﹐即河北三鎮﹐這三鎮名雖服從朝廷﹐實則獨立。軍中主帥﹐或父子相承﹐或由大將代立﹐朝廷無法過問。與此同時﹐淄青(又名平盧﹐今山東益者)鎮大將李正己逐節度使侯希逸﹐唐亦授以節度使稱號﹐統治今山東地區﹐世襲相承達三代四人。在今湖北﹐山南東道(今湖北襄樊襄陽)節度使梁崇義也實行割據﹐統治今湖北西北部達十九年。建中二年(781)﹐梁崇義被消滅﹐三年﹐淮西(治蔡州﹐今河南汝南)節度使李希烈又據鎮反叛﹐自稱建興王﹐并聯合已稱王的淄青﹑魏博﹑成德﹑盧龍四鎮節度使抗拒中央。唐德宗調集淮西鄰道兵攻討李希烈﹐諸道兵都觀望不前。四年前﹐又調涇原(今甘肅涇川北)兵東援﹐十月﹐該軍路過京師時﹐發生叛亂﹐擁立留居長安的前盧龍節度使朱泚為秦帝。德宗出奔奉天(今陜西干縣)。興元元年(784)正月﹐李希烈稱楚帝﹐改元武成。二月﹐入援朝廷的朔方(今寧夏靈武)節度使李懷光也叛亂﹐德宗又奔梁州(今陜西漢中)﹐唐朝政權處于最危險的境地。同年六月﹐平定了朱泚﹐貞元元年(785)八月平定李懷光﹐二年四月﹐李希烈為部將所殺﹐河北﹑山東四鎮也表示重新服從中央﹐表面上又歸統一。德宗經過這場恐慌之后﹐轉為執行姑息政策﹐求得暫時安定。但也做了一些削藩的準備工作﹐一是加強禁軍(神策軍)﹐二是充實府庫。不過﹐這兩方面都造成了另一后果﹐即宦官進一步控制中央政權。
第二階段
從唐憲宗李純[注: 唐朝第十二代皇帝。唐順宗李誦長子。初名淳。貞元四年(788)封廣陵郡王。二十一年初﹐順宗即位﹐重用王伓﹑王叔文﹑韋執誼﹑柳宗元﹑劉禹錫等進行政治改革﹐抑損宦官勢力。]永貞元年至元和末年(805~820)﹐是討伐叛鎮的時期。永貞元年(805)八月﹐唐憲宗即位﹐在他祖﹑父十多年努力之后﹐中央軍力和財力都有了一定基礎﹐他開始執行削藩政策。元和元年(806)﹐劍南西川節度使劉辟求兼領三川﹐因朝廷不許﹐就發兵攻擊東川節度使治所梓州(今四川三臺)。憲宗即派高崇文統率神策軍出征﹐很快平定。同年﹐還平定夏綏節度使楊惠琳的叛亂。次年﹐鎮海(又名浙西﹐今江蘇鎮江)節度使李锜叛變﹐憲宗調鄰道兵征討﹐李锜被部將所殺。這幾次平叛的勝利﹐使憲宗及主戰派大臣增強了信心。四年﹐成德節度使王士真死﹐其子承宗自為留后﹐憲宗以宦官吐突承璀領兵討伐﹐沒有取得勝利﹐只得暫時妥協﹐承認承宗繼位。七年﹐魏博節度使田季安死﹐子從諫年幼繼位﹐軍中推立大將田興(后改名弘正)﹐田興表示服從中央﹐遵守法令﹐申報戶籍﹐請朝廷任命管內地方官﹐送從諫入京。長期割據的河北三鎮中出現了一個突破口;次髯岳钕A冶徊繉㈥愊善嫠鶜⒑螬o吳少誠又殺陳仙奇﹐仍然割據自雄﹐繼位的是另一個淮西大將吳少陽。九年﹐吳少陽死﹐子吳元濟自領軍務﹐在對淮西鎮的處置上﹐朝中大臣分為主戰﹑主撫兩派。憲宗主戰﹐征集鄰道軍隊圍攻淮西。淄青﹑成德兩鎮暗中支持淮西﹐派人焚燒河陰轉運\倉﹐刺殺宰相武元衡﹐刺傷御史中丞裴度﹐企圖阻止朝廷進攻﹐但憲宗沒有動搖﹐以裴度為相﹐堅持平叛。這是藩鎮勢力和唐朝中央的一次大決戰。由于平叛軍隊中有不少將領遷延觀望﹐作戰不力﹐戰爭拖了四年。宰相裴度親臨前線督師﹐十二年十月﹐唐鄧節度使李愬雪夜襲克蔡州﹐擒吳元濟﹐取得最后勝利。次年憲宗又發兵攻淄青﹐十四年二月﹐淄青將劉悟殺節度使李師道降唐。于是成德王承宗﹑盧龍劉總相繼自請離鎮入朝﹐朝廷另委節度使﹐長期割據的局面似乎都解決了。
第三階段
從唐穆宗初至唐懿宗末(821~874)﹐是藩鎮復活并延續的時期。憲宗伐叛所創下的新局面沒有維持多久。由于長期戰爭﹐中央府庫的積蓄已經枯竭﹐憲宗晚年任用聚斂之臣﹐遭到百姓怨恨﹔新的統一局面﹐也使大臣們思想麻痹。元和十五年﹐憲宗死﹐穆宗即位后﹐“銷兵”(即裁減兵員)的主張盛行一時。銷兵雖可以節省財政開支﹐但被裁的士卒無可靠生計﹐卻是一個亂源。河北三鎮的將士幾十年不識中央委派的官吏﹐如今看到的卻是一些趾高氣揚把河北士兵視為降虜的昏庸驕奢的人物。長慶元年(821)盧龍發生兵亂﹐將士囚禁朝廷派去的新節度使張弘靖﹐盡殺其幕僚。接著﹐成德軍將又殺自魏博移鎮成德的節度使田弘正(即田興)﹐朝廷命裴度統兵討伐﹐又命魏博節度使田布(田弘正之子)出兵助討成德﹐但將士不肯出力﹐要求田布行河朔故事(即恢復獨立狀態)﹐后田布自殺。于是“河北三鎮”又脫離了中央控制﹐被裁的士卒﹐紛紛投奔其下。新的割據者朱克融﹑王廷湊﹑史憲誠還是實行原先的舊傳統。裴度的討伐軍無功而還。朝廷因為軍費浩大﹐無法支撐長期作戰﹐只好承認現實。經此﹐唐朝中央再也沒有恢復河北的打算。即使在唐朝尚能控制的區域內﹐也新出現一些較弱的割據者﹐如徐州大將王智興逐節度使崔群﹐自領軍務﹐朝廷即授以節鎮。澤潞(今山西長治)節度使劉悟擅囚監軍使劉承偕﹐朝廷無可奈何﹐宣布流放劉承偕﹐劉悟才將其釋放。后來劉悟子孫三代據有澤潞。唐武宗會昌四年(844)﹐在李德裕主持下﹐平定了澤潞。這次被稱為“會昌伐叛”的勝利﹐對于穩定中央直接控制地區起了積極作用?傊o第三階段中﹐藩鎮有所復活并發展﹐不過程度不如第一階段之甚。在這段時間內﹐不論是在唐朝控制的地區﹐還是割據藩鎮控制的地區﹐都經常發生牙將逐帥的事件。這是藩鎮割據的另一種表現形態﹐是權力下移的象征。
第四個階段
從唐僖宗乾符二年至唐亡(875~907)﹐是藩鎮相互兼并的時期。乾符二年﹐王仙芝﹑黃巢領導的唐末農民戰爭[注: 唐朝末年,皇帝昏庸無能,沉迷酒色娛樂,不理朝政,苛捐雜稅嚴重,致使政治腐敗,宦官專權,藩鎮興起,與朝庭長期爭權斗爭,整個社會千瘡百孔,民不聊生。]爆發﹐唐朝雖然征集各鎮士兵圍剿﹐并委任都統﹑副都統為統帥﹐實際上指揮并不統一。許多節鎮利用時機擴充自己的實力。廣明元年十二月(881年1月)﹐黃巢攻入長安后﹐唐朝中央政權實際已經瓦解﹐這時在全國逐漸出現了許多割據勢力﹐有的原是唐朝的節度使(如高駢)﹔有的則是自己形成一個武裝集團之后﹐被唐朝授予節度使(如楊行密﹑董昌﹑錢镠)。這樣﹐割據的藩鎮空前增多。農民起義軍失敗后﹐這些藩鎮立即轉入互相兼并的戰爭中﹐數十年戰爭不斷﹐幾乎遍及全國。天佑四年(907)﹐名義上的中央朝廷也被藩鎮之一朱溫奪去了﹐演變為五代十國﹐成為唐代藩鎮割據的延續。直到北宋統一﹐才結束這一局面。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48t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歷史千年 版權所有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高清_嫩草嫩草在线_www.视频国产日本_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